方十(广东)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欢迎您!
您当前位置:主页 > 其他鉴定 > 危房鉴定中如何判定危险点

危房鉴定中如何判定危险点

危房鉴定是保障既有建筑安全的核心环节,而危险点的判定则是鉴定工作的重中之重。现行《危险房屋鉴定标准》(JGJ 125-2016)(以下简称《危标》)虽为危险点判定提供了基础框架,但其局限性在实际工程中逐渐显现。根据《危标》定义,‌危险构件‌是指承载能力、连接构造或损伤指标不满足安全要求的单个构件,而‌危险点‌即危险构件本身。这一逻辑看似清晰,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:

19502003359 立即咨询

快速申请办理

称       呼 :
手机号码 :
备       注:
分享到:

危房鉴定中如何判定危险点

发布时间:2025-03-13 热度:13

危房鉴定是保障既有建筑安全的核心环节,而危险点的判定则是危房鉴定工作的重中之重。现行《危险房屋鉴定标准》(JGJ 125-2016)(以下简称《危标》)虽为危险点判定提供了基础框架,但其局限性在实际工程中逐渐显现。根据《危标》定义,‌危险构件‌是指承载能力、连接构造或损伤指标不满足安全要求的单个构件,而‌危险点‌即危险构件本身。这一逻辑看似清晰,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:

‌1、判定条件偏于宽松‌

《危标》规定,当结构构件抗力效应比(调整后)≥0.90时即可判定为非危险点。然而,该阈值仅能保证构件不立即失效,却忽略了长期荷载、环境侵蚀等因素的累积效应。例如,某混凝土柱抗力比为0.92,但若其保护层已碳化至钢筋表面,则锈蚀发展可能导致5年内承载力骤降至0.85以下。

2‌、损伤关联性判定缺失‌

《危标》6.2.2条虽提出“关联性”概念,但未明确如何量化关联影响。例如,某砖混结构中的一道承重墙开裂,可能导致相邻楼板荷载重分布,进而引发连续倒塌风险。此类系统性风险在现行标准中仅通过构件数量统计判定,缺乏对传力路径破坏的定量分析。‌

危房鉴定中如何判定危险点

3、构件重要性分级不足‌

标准中危险点判定未充分考虑构件在结构体系中的位置差异。例如,同样出现裂缝的梁构件:位于顶层边跨的次梁与底层中柱的主梁,对整体安全的影响程度截然不同,但《危标》未对此类关键构件设置差异化的判定阈值。

部分鉴定人员仅对照《危标》中列举的裂缝宽度、变形限值等条目进行判定,却未结合结构传力机制分析。例如,某框架结构填充墙出现斜裂缝,若机械套用《危标》砖墙裂缝限值(≥5mm判为危险点),可能误判非承重墙损伤为危险点,而忽略真正危险的梁柱节点损伤。

对构件损伤的判定过度依赖目测结果,缺乏承载力验算支持。例如,某混凝土梁表面无明显裂缝,但因钢筋严重锈蚀(截面损失率>15%),实际抗弯能力已低于设计值的80%,此类隐患易被漏判。

鉴于《危标》在危险点判定上的局限性,鉴定人员在危房鉴定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,以确保判定的准确性和合理性。具体而言,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:

1、结构体系分析:在判定危险点时,应首先进行结构体系分析,明确各构件在结构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。通过整体分析,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某一构件损坏对整体结构安全性能的影响。

2、损伤检测与评估:对结构构件的损伤情况进行详细检测,包括裂缝、变形、腐蚀或蛀蚀等。结合损伤检测数据,评估构件的承载能力、连接构造等性能是否满足安全使用要求。

3、考虑构件位置与重要性:在判定危险点时,应充分考虑构件在结构中的位置和重要性。对于关键部位和承重构件,应给予更高的重视和更严格的评估标准。

4、运用结构理论与计算手段:正确、充分、合理、科学地判定结构危险点及结构危险等级,需要扎实的结构理论功底与计算手段。鉴定人员应运用先进的结构分析软件和计算方法,对结构进行精确模拟和分析,以得出准确的判定结果。

危险点的判定是危房鉴定的关键环节,直接关系到房屋的安全使用。鉴定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,结合实际情况,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,准确判定危险点,为危房的处理提供科学依据。



上一篇:体育馆钢结构网架承载力检测
下一篇:没有了